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都护府-《大唐南皇》


    第(2/3)页

    虽然不是什么大城,但对于守住阴山隘口却是足够了。这就是突厥大都护府,原本以李贞的意思是要将都护府建立在草原深处的,因为他觉得突厥大都护府就是一颗钉在草原心脏处的钉子,时刻坚守在最前线,只有这样才能将突厥大都护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对于他的提议,李靖和徐茂公直接拒绝——开什么玩笑?自古以来孤城最是难守,将城池建在草原深处,敌军只要来一个四面围城,跑都跑不了。

    再者草原深处距离大唐太过遥远,一旦情况有变,对于求援也十分不便利。

    因此两人坚决反对将都护府安置在那里,最后经过多方选择,最终选定了高阙(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西北,狼山与乌拉山之间的缺口,形如门阙,故名,又叫高阙塞),这里是故赵旧地,秦赵两国都曾在这里抗击匈奴,赵国还在这里建立过长城,乃是一处战略要地。李靖认为在这里建立都护府,不但起到了监视草原的作用,而且都护府本身就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就算草原有变,这里也能起到抵挡的作用,一举两得。

    李贞说不过他们两个,只能遵照他们的意思,不过最后还是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将都护府建在高阙没问题,但以后稳定了必须在草原深处建立七八个城市,城与城之间互相呼应,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将草原彻底收入大唐怀抱。

    对于李贞这个条件,两人刚开始是无论如何也不答应的,因为这样太靡耗钱粮了,大唐也吃不消,而且效果也不清楚,与其在这里浪费,不如拿回去建设祖国来的更实在一些。

    但自从李贞给他们看过水泥之后......两人的想法就彻底变了,当着李贞的面就拍着胸脯急吼吼道,草原这么大,七八座城市怎么够?怎么也得来个十七八座才更稳定。要是朝廷敢不支持,我俩就去皇宫门口要饭去,我看是我们丢脸,还是朝中诸公更丢脸?

    李贞巨汗......

    如今草原上什么都不缺:人手,有数万三班倒不间断的健壮奴隶;

    材料,都护府旁边就有两座水泥窑,日夜不休的生产着数不清的水泥,旁边阴山上采石队以及沙漠里的采沙队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石料与沙子;

    钱,都护府背后有整个大唐的支持,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奴隶们又不用给工钱,只要食物跟得上,基本上不怎么花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