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李贞的后手-《大唐南皇》
第(2/3)页
这是以现在的目光来看的,如果有后世人看到李贞的规划,只怕都得骂他一声:黑啊,真是黑啊。
因为李贞划分的地方要么就是后世民族冲突最严重的聚集点,要么就避开了优质矿产的产地,最不济也都是避开了重要交通航道。
民族冲突严重,民生必然不好,国王搞不定民生,哪里还能治理国家?比如李恽的封地在西亚,这块地方向来宗教民族冲突严重,尤其是阿拉伯教与基督教的冲突,双方教义完全相反,矛盾根本就是不可调和,又有犹太人时刻想着夺回圣地,光是这些民族宗教矛盾就够李恽忙活的了。
没有矿产,就打造不了兵器和机器,工业就搞不起来,国家也就强不起来。这一点的例子是李承乾的中部印度,这地方虽然有矿产,但更多的还是以农牧业为主,没有工业力量,国家怎么强大?
没有优秀航道,就不会有商队去你国家经商,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没有经济,国家怎么强盛?比如李祐,他的地盘是最大的,但他的地盘在北欧,这里连不冻港都极其稀少,人口也不多,哪里有什么商队会去他那里?没有商业,怎么发展经济?
至于剩下的兄弟中,李泰的条件应该是最好的,各种资源都不缺,唯独缺少一个港口——李贞是将南部非洲从中间挖了一坨给了李泰,根本就没有给他港口,而且周围都是大唐占据的殖民地或者军事基地,李泰就算想造反也不可能。
李恪的地盘在东西伯利亚,论资源不下于李泰,然而地广人稀,没有人,你发展个屁啊?何况东西伯利亚距离大唐也不远,至少都在一个洲,李恪但凡敢有一点异动,迎接他的就是大唐铁骑无情的铁蹄。
还其余几个人比如李慎的阿尔及利亚地区,李简的尼日利亚地区等等,其他人也都是同样的情况,总之都有各种短板限制他们。
有这些短板在,李贞可以保证在没有大唐的扶持之下,他们一百年内绝对不可能发展起来,至于一百年后——大唐估计已经初步进入工业化了,还会怕他们吗?
“殿下有把握就好,那奴婢告退了。”说着阿雅就要退去。
“等一下。”
阿雅娇躯一颤:“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我……”李贞想要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却有说不出来了,只能找个借口:“等我继承皇位,第一个目标就是西方,等打到花剌子模,我保证帮你屠城出气。”
阿雅更加感动,很想不顾一切的扑到李贞怀里,但到最后关头还是强行忍住:“阿雅多谢殿下好意,不过殿下不值得为了阿雅的事情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对殿下的名声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