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比说大阅兵的具体人数,此次大阅兵,大唐王朝准备了整整十万精锐加入(之前好像算少了,这里纠正一下,十万人,除了少年军的几千人之外,剩下的都从有功军队中抽调),这也是李贞的意思。原本朝廷是准备抽调三十万人的,但李贞却认为三十万过于劳师动众,并且以阅兵的流程,最后一个项目,大军是要围绕长安城走一圈的,但是让三十万大军围长安转上一整夭,天估计都要黑了,那接下来的典礼该怎么进行? 何况大阅兵只是需要展示大唐军队的威势就足够了,人数的多少倒是无所谓,因此李贞直接砍去了二十万,只留下十万人就足够了——就这,还是李贞妥协之后的结果,原本李贞的意思,五万人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十万人还是有点太多了,毕竟人越多,训练起来也就越麻烦,五万人和十万人的训练难度相比起来,可不是乘以二那么简单的。 可是朝廷不同意,最后李贞也只能作罢,同时将自己手中的少年军派了出去,担任十万人的教官,帮助他们做一些基础训练。 当然,古代的阅兵和现代的阅兵肯定是不同的,现代阅兵主要秀的是科技,枪械飞机坦克核武器,至于军容整齐,又有哪个国家做不到?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即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也能摆出一个优秀的阵容来,这点毋庸置疑。 而古代不一样,古代科技落后,固然大唐的兵甲利器胜于各族许多,但仅仅凭借这些是不足以造成震撼,因为冷兵器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古代,装备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谋略以及士气,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在于兵卒的强势,但是这两点,除非是在战场上互相对阵,否则是很难通过哪种操作展示给别人的——至于火炮,这还是大唐的机密,是不可能展现在阅兵式上的,就算展示出来,在阅兵式上也不可能放炮,就算拉出来又有什么用? 好在李贞毕竟是从信息大爆炸时代走过来的人,别的没有,见识却是远超古人,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的鬼主意非常的多。 最后终于让他给找出了一个方法——咱们不能用科技震慑世人,那就从声势上碾压你们吧。 言归正传。 除了珍宝那一片依旧有人护卫之外,广场别处依旧重新恢复了寂静。 一刻钟后,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大阅兵拉开序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