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荣狄:“举办庙会并非小事,其中解除宵禁,是要衙门那边点头才成的。” “除却舞狮,唱戏的,这两日的摊位费,进出城门的路引费并非全免,实则都是朱家出的。” 这是善事吗? 是。 带动了戊阳城的繁荣热闹。 同时鼓励了如套圈老妪那样的穷苦百姓赚点小钱改善民生。耗不了多少成本的那种。 这是大善。 举办庙会,避免不了小偷小摸动不劳而获的心思。 这就得让衙门派人巡逻。 荣狄:“朱家都会给买酒钱当做犒劳,同时还会请不少镖局的人,保护民众安全。” 也是面面俱到了。 甚至天气微凉,每条街都有朱家奴仆免费给游客倒热水的。 “这里头的钱,都是由朱家出面,交到衙门。” “百姓知道,朱家账房也是这样登记的。” “故,朱老爷每次都是大大方方亲自前往衙门送。从不说这是孝敬大人的,以免留下把柄。县令却心照不宜,多出来的钱放到自个儿口袋。 但每次朱家送过来的钱,衙门那边的账本总会少记些。 比如,揣到腰包的不算。 只记那些用在百姓身上的。 “衙门的账本可不就是和朱家账房那边写的对上号了。” 后头县令出事要被砍头,那些贿赂他的人没什么好下场,除了朱家。 县令倒是供出他了。 面对上京官员的审问,朱老爷就装无辜。 可谁有证据? 证据都在账本上清清楚楚写着呢。 县令供他,就是污蔑。 何况朱家名声太好。 好到朱家上下,时常忘了,自己是什么烂货色。 荣狄:“属下过来时,衙门牢房那边看着是要连夜审的架势。” “那县令看着年轻,可要去送些线索?” 魏昭:“不必。” “这次上京派来新任职的官员都是贺诩然挑的。并非草包子,或早或晚罢了。若真查不了,也不必做父母官了。” 何况此事还涉及了巫术。 并非小事。 魏昭指腹摩挲着杯壁,触感一般。 还是姑娘的手好摸,软的没有骨头似的。 —— 寝房点着灯。 魏昭忙好过去时,姑娘已经躺下了。 他洗漱一番,走到榻前。视线落在姑娘白嫩嫩的小脸上。 姑娘窝在大红被褥下,乌黑的发披散,眼儿是闭着的。 魏昭听到她的呼吸比先前稍稍急促了些。挑眉,放下幔帐,把人抱到怀里。 嗯,姑娘的身子是有些僵硬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