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宫巍峨,九重宫阙连绵起伏,琉璃瓦在光线下流光溢彩。 养心殿。 应乾帝坐龙椅之上,威严赫赫。 殿内的重臣其实不多。无非是忠勇侯,杨尚书令,顾傅居,以及三个皇子。 忠勇侯一向看不上杨尚书令,站的他很远。 顾傅居被赐座,眉眼深沉。 应峙应承应殷立在一处。 应峙身姿笔挺,自从伤腿后,他还是第一次参与政策议事,颇有些扬眉吐气之意。 应承自赐婚被应乾帝看重,不至于唯唯诺诺,但也惶恐。 倒是应殷便是心里不满,可处事落落大方,不故意出头,也不会被人忽略。 殿内气氛算不得好,应乾帝一言不发,听着杨尚书令为国为民的长篇大论,谁也不知他心里想的什么。 直到,魏昭入殿。 应乾帝起身,亲自来迎。 “归之,你可算来了。” 他走的很快,甚至屏退魏昭身后的公公,亲手去推轮椅。 “身子可还好?朕瞧着你又清减了些。” “算起来,朕也多日不曾见你了。” 魏昭一手压在把手处,试图起身,可他太虚弱了。 “臣不敢劳您……” 应乾帝腾出一只手,去按魏昭的肩,让他安心坐着。 “这些小辈里头,朕最看重的便是你了,归之何必见外?” 忠勇侯看看应乾帝,又看看坐在不动的顾傅居。 只觉得!顾傅居这厮不争气。 应峙都酸死了。 应殷若有所思,嘴角带笑。 应承缩小存在感。 杨尚书令年纪虽大过魏昭,过来拱手作揖:“将军。” 魏昭扫了他一眼,惊讶。 “杨大人瞧着,着实老态。” “可是朝中之事过于操劳?虽是鞠躬尽瘁,可你也得顾好身子啊。” 他很委婉。 忠勇侯却噗嗤一声:“我也觉得他有点秃。” “杨大人虽说才回京不久,可丁忧期间一直操心国事,这不,一回来就整顿六部,如今又是一再提议修建沟渠堤坝。” 杨尚书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