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前段时间,兵部尚书杜如晦就征讨突厥一事上书,并求军饷五十万两。 而户部尚书唐俭翻来覆去就一句话,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为此,这两位六部大员还当着皇帝李世民的面大吵不休,差点动起手来。 在那之后,李世民便为国库缺少银钱犯起了难。 后来在那位小常老板不经意的说辞中,李世民得到了提点,没多久便派玄甲军挨家挨户查抄那些贪墨受贿的官员们。 此招一出,足足让国库多了三十多万两白银,其它古玩字画珠宝器具则不计其数。 即便有了这么些钱,加上国库本有的二十万两,也只是勉强能凑够出兵所需的军饷。 可朝臣俸银,偌大的皇宫吃喝拉撒,都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更何况驻守长安城的军卒们日日操练,人吃的马嚼的,花费甚巨。 总不能为了出兵,便让全朝廷的人都跟着挨饿吧? 眼瞅着新年将至,李世民还想将除夕宫宴办得风风光光一些,毕竟新帝继位,面子上不能弱了,再者便是朝臣官职升降,哪儿哪儿都是花钱的地方。 由唐俭为首的户部官员们帮着算了一笔账,若想过好这个年,并让朝廷安然运转,林林总总下来,至少还得二十万两白银。 为此,李世民只感觉头大无比,头发都掉了不少。 再加上他想要推行新政,将想法规划尽数落实下去,各种开支也都纷纷搬上了日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二百多两银子摆到他面前。 钱虽然不多,但这点银子却像是遥遥升起的旭日般,给他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陛下,您刚才所说军饷有了着落,是指……常记茶楼?” 唐俭身为臣子,放在宫内,自然不敢这么跟陛下说话。 但现在既然已经出了城,再加上有上一次的经验,唐俭很清楚自己该以怎样的姿态与陛下打交道。 李世民这会儿正在兴头上,面对常唐俭的询问,几乎是想也不想便点点头。 “小常老板不愧是朕的福将,每每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总能给朕一些惊喜。” “虽然早有预料那醉仙酿必定能卖出钱,但出乎朕预料的是,在禁酒令之下,还能三日卖出足足五百两,简直……匪夷所思。” “三日?五百两?” “这……莫不是真的?” 唐俭一路匆匆,根本不知道事情的起末缘由,只是听说要去茶楼,这才猜出应和常昊有关系,至于具体的原因,他自然无从得知。 而李世民的话,却使得唐俭大吃一惊。 身为户部尚书,掌管一国财政,唐俭并不是只将那些大钱放在眼中。 相反的,他最擅长自细微处见真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