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泽县。 天色微微亮,早市开放。 城门外早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挑着扁担的乡下人井然有序排队入内。他们都是过来摆摊的。 有家里攒下来的鸡蛋、草编的笼子、各种山货…… 县城隔十日就会开放一回早市,只要花两文就能盘下一处摊位。 可这也是有讲究的。 先到先得。 谁不想抢个好一点的位置? 城门的守卫任务比往日重。得查看路引验明身份的同时,还要收取及登记摊位费。 队伍往前挪动的极慢。 胡家人也在其中。 自胡耀祖回家,他们就请了媒婆登了褚家的门。 两家皆有意,故没生波折。 媒婆就帮着给说定了。 王氏愁眉苦脸:“也不知置办那些聘礼要花多少钱?” “咱们家也不宽裕,那褚家怎么也不通融些,张嘴就要十两银子,一双银手镯,两床被褥,四口箱子……,怕咱们记不住还特地列了单子。” “二郎娶个媳妇,这算下来竟要十五两往上!” 家里的积蓄都要掏空。 她心疼啊! 一身学子服的胡耀祖闻言,连忙赔不是:“是儿子让娘操心了。” “哪能怪你?” 王氏:“是那褚家不识趣。” “当初你大嫂进门,咱家可就给了一袋米。” 说到这里,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小许氏生了个赔钱货,大郎却当个宝,到现在还在同她置气。 “行了!” 见她还要抱怨,胡大柱冷声打断。 “闹够没?” “你不嫌丢人?” 胡大柱呵斥:“褚家是什么人家?和咱们结亲,也是亲家公看上阿郎有本事。” 十两算什么! 成了翁婿后,每年束脩褚家也就免了。 无论怎么算,都是他们占便宜。 这是喜事,也就王氏一直扫兴! 因虞听晚的事,他看见王氏就烦。 “人家算用心了,可没多要,是按着镇上的规矩走的,乡下能比?大郎媳妇娘家连褚家一根手指都比不上!媒婆也帮着回话了,说那十两银子褚家会全交到女儿手里添妆。” 王氏即便怵,也忍不住小声反驳。 “可哪有成亲不和公婆住的,钱多没地方花不是?要把这钱拿来镇上租房。还不如交给我保管。” 胡大柱瞪大眼:“人还没过门,你就惦记她的嫁妆了?你要不要脸!我缺你吃还是缺你喝了!” 他还算明事理的。 “今儿我将话撂在这儿,甭管儿媳过门带了多少钱,多少物件,那是他自个儿的。你一个也别想惦记。” “镇上租房,也是方便阿郎读书,人家褚家是好意!咱们可不能蹬鼻子上脸,真让她出。回头一切置办好,再算算咱们手头还有多少钱。” 第(1/3)页